首页 > 公开 > 提案答复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第1231077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0-12-25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1077号提案的答复

  豫农复字〔2020〕156号

  签发人:申延平

  办理结果:B

焦红艳委员、田文锦委员、刘卫洁委员、叶雨兵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我省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不足和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我省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不足和建议的提案非常好,反映的问题正是我省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提出的建议对我省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非常感谢。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专题研究、专班推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粮食生产优势进一步稳固。全省粮食生产实现“16连丰”,粮食总产站稳了1300亿斤的新台阶,今年夏粮收获正在实现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到手。畜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快生猪、肉牛、奶牛、家禽、肉羊五大优势产业发展,肉类、禽蛋产量稳居全国前二位,奶类产量稳居全国前五位。2019年出栏生猪4502万头,外调生猪1755万头,居全国第一,做出了河南贡献。农产品加工业加快转型。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突出抓好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稳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63.75元,同比增长9.6%。二是乡村生态不断改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努力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以环境修复保护促进“生态美”。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森林河南建设。实施“四水同治”,建设十大水利工程,持续推进黄河“清四乱”行动。以人居环境改善促进“生活美”。以县为单位开展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85%的县建立了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3%,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1%。以农业循环发展促进“生产美”。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8.9%。三是乡村建设更加宜居。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生活问题。一方面,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交通更加完善,10个县成功创建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均达到100%。农村饮水更加安全,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9%,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乡村物流更加便捷,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企业及“四通一达”物流快递企业均在县(市)设有物流网点或区域分拨中心,并逐步向行政村延伸。农村宽带网络更加普及,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370亿元。另一方面,狠抓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和住房建设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达65%,县域内就诊率达85%。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累计建成4.7万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四是乡村活力加速释放。着力用好深化改革法宝,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增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重点放活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家庭承包面积的比重达到6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已全面完成,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9万家、数量居全国第2位,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超过1.1万家;家庭农场发展到5.76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8万个。

  但是,正如委员们所提,我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质量效益不高、农村发展短板突出和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等,这些问题说明,我省农村发展活力不足、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民持续增收乏力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距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下一步,我省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一是推动藏粮于地。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在1.22亿亩以上。抓好7841.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34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9亿斤。制定《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66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突出抓好18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64个国家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县、35个旱作节水示范县建设和深耕深松项目实施,提升耕地地力。二是推动藏粮于技。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加快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行动,全省农机总动力达1.021亿千瓦、居全国第2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2%、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建成48个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狠抓技术集成推广,深耕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一是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推动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抓好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优质蔬菜、优质花木、优质茶叶、优质食用菌、优质中药材、优质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二是做好生猪生产保供工作。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严格落实“五控一隔离”等防控措施和屠宰环节“两项制度”,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三是推动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开展企业提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助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深入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持续做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有效期内认证工作,推出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地图。五是加快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坚持“点、线、面”结合,以37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主业强、百业兴、宜居宜业的强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抓好6个国家级和6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农业产业示范链。

  (三)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一是抓环境修复保护。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建设森林河南,实施“四水同治”,推动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实施净土行动,强化土壤保护,加强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二是抓人居环境改善。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今年将全面铺开,实现全省有条件的村应编尽编。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整治利用好废弃宅基地和空闲农房。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行城乡一体化保洁,健全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50万户,年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提升示范村创建水平,推进“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和“美丽家园”建设。三是抓以农业循环发展。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农药化肥利用率达到40%,继续保持使用量负增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完成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0%。加强农膜污染治理,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四)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坚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85%以上,实施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饮水安全100%达标。加强乡村物流建设,统筹推进供销系统、邮政快递、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社会物流企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每个乡镇办好1所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每个县重点建好1所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每个县办好1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支持乡土文艺团组发展,推广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经办服务水平,地级市域范围内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

  (五)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加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鲜明导向。一是把村党组织建成坚强堡垒。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建立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常态化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二是把优良乡风传遍千家万户。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常态整治农村不良习俗,培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年底80%的行政村普遍建立“一约四会”。持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50%以上的乡镇和行政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三是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扶贫惠农资金以及黄赌毒盗拐骗、侵犯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整治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六)用好深化改革法宝。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集体收益分配机制,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三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加大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失业保险基金补充创业贷款担保基金政策,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县以下返乡创业用地。四是加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加大财政“三农”投入力度,财政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支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创新“三农”领域中长期贷款融资模式,鼓励商业银行发行“三农”、小微企业等专项金融债券。落实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们对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您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2020年7月15日

责任编辑:席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