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专题 > 质量兴农

监管工作会:拓展三大新路径,强调三个新抓手

时间:2021-02-02 来源:农安政策

  拓展三大新路径

  强调三个新抓手

  守初心,担使命

  近期,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视频会议,对“十三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及2020年的成效做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十四五”思路和2021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一、指明新方向

  于康震副部长在讲话中总结了“十三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效,分析了“十四五”形势与任务。其中,工作成效重点概况了四个方面。

  一是质量安全稳中向好、不断提升

  监测参数从94项扩大到130项,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比“十二五”末增加72%。

  二是真抓实干、敢于亮剑

  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制假售假、私屠滥宰、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深入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联合整治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三是责任不断压实、制度不断创新

  推动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办 国办关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在全国试行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深入推进了318个国家农安县(市)创建,追溯体系建设进展明显。

  四是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推动出台了《中办国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扎实开展了产地环境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现预期目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广泛应用,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形势分析方面,于康震提出,“十四五”要以“强监管保安全,提品质增效益”为工作主线,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从守底线、优供给、明责任、创手段、提能力等五个方面推进。

  目标

  力争到“十四五”末,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兽药残留标准达到1.3万项,以安全、绿色、优质、营养为梯次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农产品认证登记数量稳步增长,合格证制度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全覆盖。智慧化监管网络初步构建,农产品追溯体系稳步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拓展新路径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正处在转换频道、提档升级的重要窗口期。于康震在讲话中提出要统筹推进两个“三品一标”,探索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创新推进“阳光农安”等三大新路径。

  01 统筹推进两个“三品一标”

  一个主要是从产品方面来讲,是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多年来,农业农村部门立足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打造了“三品一标”的旗号,老百姓喜闻乐见。另一个主要是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讲的,是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从好基地、好品种、好技术、好投入品、好产品、好包装等全产业链的角度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02 探索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

  当前世界农业的竞争,已由农业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农业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要围绕农产品从农田到上市销售前各个环节,建立农业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并组织实施与跟踪评价。于康震提出要以产品为主线、质量控制为核心,试点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加快构建以安全、绿色、优质、营养标准为梯次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在2021年的工作部署中优先要求开展10个试点,力争五年内建成300个全产业链标准化集成应用基地,打造一批示范典型。

  03 创新推进“阳光农安”智慧监管

  针对基层监管人员匮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传统的人盯人的监管方式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在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的背景下,于康震提出要依托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创新推进“阳光农安”试点。“阳光农安”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综合运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对农业全产业链的过程管控,对质量安全分段监管和属地监管的共建共治,对全社会老百姓的放心承诺。核心是要信息公开、管理透明、科学引导、有效激励。把“阳光农安”和“智慧监管”一起谋划一起推进,用先进的技术武装监管人员、强化监管措施,为监管插上科技的翅膀。

  三、强调新抓手

  “十三五”时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探索,在合格证、网格化和农安信用等制度创设中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新的“组合拳”。“十四五”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抓好合格证制度的实施

  合格证制度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自2016年印发《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试行)》以来,在河北、黑龙江、浙江、山东、湖南、陕西6省率先开展了试点,2019年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了合格证制度全国试行。总体来看,合格证在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农产品带标上市,衔接市场准入和提振消费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于康震指出,2021年要大力推行合格证制度的实施,重点从“巩固、达标、提升”三个方面发力。继续推进两个部门出台实施方案,提高主体开具合格证的覆盖率,打造一批查验合格证的示范点,进一步推行生产过程信息化、可视化,实现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带证上市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两个达标。

  二要抓好网格化监管的延伸

  “十三五”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网格化监管,将监管责任进一步下沉至村一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源和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网格内人、物、事的实时化、动态化、智能化监管。从整体上看,全国31个省(区、市)基本都在省级层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或推进。于康震提出,要加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的意见,落实“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要求。2021年,应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做好顶层设计,开发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工具,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智库,为各地实施网格化监管提供有效手段和智力支持。

  三要抓好农安信用的推广

  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的通知》,签署了29个部委的联合惩戒备忘录,在浙江、广东、海南和上海4省市推进试点工作,形成了“立信、评信、示信、用信”的管理模式。于康震强调,要推进信用监管,出台农安信用管理办法,制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规范和信用评价准则,指导地方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信用+分级监管”“信用+产品认证”等应用试点,形成信用监管的良性循环;开展“信用农安中国行”系列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四、夯实基本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于康震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发展和安全两手抓、两手硬。为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还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持续开展专项整治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老大难”问题,继续开展“利剑”行动和“治违禁促提升”行动,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杜绝禁用药物超标问题。

  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扩大监测范围,加强监测资源统筹、信息共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直报和统计分析制度。风险评估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隐患走,摸清风险来源,提出“一品一策”管控措施。进一步强化应急机制,提升应对能力。

  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

  发挥国家农安县“排头兵”作用,新创建100个国家农安县。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基层监管服务人才体系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村级协管员、企业内控员、社会监督员队伍。

责任编辑: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