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持 人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魏剑
本期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 宋虎振
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 贺卫华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号角催人奋进,“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总编有约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宋虎振和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贺卫华,共同探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涵。
打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组合拳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主持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首,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产业振兴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河南是如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的?
宋虎振:进入新阶段,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要实现更大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打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组合拳,推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确保粮食安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标志。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加工大省,到“十三五”末,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粮食总产连续4年超1300亿斤,2020年达136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四五”期间,我省将重点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等方面发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首先,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的重要指示。抓住耕地这个要害,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打好“藏粮于地”组合拳。
一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二要建好管好高标准农田。重点在国家划定我省的784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34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力争“十四五”期间,再新建2000万亩、提升2000万亩,使全省高标准农田达到8000万亩。三要提升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既要建好管好,又要用好,发挥其在粮食稳产高产上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综合运用农业措施,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其次,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指示。抓住种子这个要害,以建设种业高地为重点,打好藏粮于技组合拳。
一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我省是种业大省,但还不是种业强省,“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构建种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种能力。二要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围绕粮食从品种到收获生产全过程,深入开展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大力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创建,实施好有机肥替代化肥、旱作节水等项目,提升生产标准化水平和单产水平。三要提升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推动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粮食生产信息化水平。
再次,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指示要求,大力建设我省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一要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率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质量提升整县试点,整县推进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二要推进粮食产业“三链同构”。优先把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县、绿色高质高效农业示范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大项目载体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升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三要打造豫农优品。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多措并举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主持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当如何实现有效衔接?
贺卫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不是换“频道”,而是对“频道”的改造和提升。二者的衔接是“终点”与“起点”的衔接,是“战役”与“战略”的衔接,是“承上”与“启下”的衔接。二者有效衔接的涵义,一是脱贫攻坚要向乡村振兴战略升级转换,二是乡村振兴要用好脱贫攻坚经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
第一,抓好产业发展衔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要在脱贫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实现乡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这就意味着,乡村产业发展要从产业扶贫模式转换到产业兴旺的思路上来,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第二,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激发乡村内在活力。全面提速农村改革步伐,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是二者衔接过程中面临的紧迫任务。一是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活力;三是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四是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第三,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要实现二者有机衔接,必须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同时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第四,完善乡村治理,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弘扬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第五,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把人才培育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有些地方“六字经”的做法值得借鉴学习:把能工巧匠“用”起来,把职业农民“育”起来,把乡村干部“强”起来,把新乡贤们“招”回来,把城市精英“请”进来,把专家大脑“借”过来。通过各种途径吸引人才上山下乡,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文字整理 曾鸣)
责任编辑:王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