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峡县政府办了解到,近年来,西峡县坚持问题导向,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垃圾集中转运处理率达100%、“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率达95%以上。
广泛宣传发动,破解“两张皮”难题。召开全县推进会、村组干部会、群众会等会议,发挥媒体作用,把“为什么搞、谁来搞、搞什么、怎么搞”等问题讲解清楚,把整治标准讲明白,把考评机制讲到位,调动群众积极性,避免“干部干、群众看”“两张皮”现象。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该县通过群众筹、企业捐、乡贤集等形式累计投入8700多万元,群众累计出工出力22.8人次,占常住劳力95%以上。
强化网格管理,破解“一阵风”难题。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乡镇包村干部、村支书、包组村干部分别担任三级网格长,整合全县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公益岗人员、河道保洁员等“五大员”6309人,嵌入33289个网格,全面负责辖区护林防火、秸秆禁烧、村庄保洁、河道保洁、污染防治等工作,做到工作任务清、责任区域清、垃圾清运次数清、垃圾设施配备管护清。通过有效管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由“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由“一片美”向“全域美”转变。
实行激励政策,破解“投入大”难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投资5000万元,与首创集团合作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1000吨,年发电量1.9亿度;每年出资2070万元,与深圳龙澄集团合作,建立健全一体化保洁机制,构建全域保洁一张网。投资6000多万元,在全县16个乡镇建成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垃圾处理100%。部分乡镇结合实际,根据各村人口数量,建立人均5元左右的环境整治基金,用于机械、人力等费用支出;部分村组采用“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方法,每人每月收取3元至5元垃圾处理费,聘请保洁员开展清运工作,实现有钱办、有人干。
创新服务拉动,破解“少劳力”难题。针对一些乡村外出务工人口多、缺劳力现状,探索创新“党员+帮扶”和“合作社+帮扶”模式,由党员服务队对本村的“六清”实行义务服务,或由合作社牵头,少量收取费用集中服务,实现“六清”全覆盖。针对群众关心的改厕后续服务问题,各乡镇、村成立了改厕服务队,公示服务电话,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每次收取服务费20元,解除群众改厕后顾之忧。
2021年,西峡县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称号,太平镇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授予“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称号。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群众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治理模式,让群众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让农村更净、更绿、更亮、更美。”西峡县委书记周华锋如是说。(记者 曹国宏 通讯员 范亚康 刘禾)
责任编辑:王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