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推进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做大做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600万亩以上,油料种植面积2400万亩、其中优质花生种植面积1900万亩以上,茶园种植面积170万亩左右,优质林果种植面积1500万亩以上,食用菌产量180万吨左右,水产品总产量93万吨左右。发挥气候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中国天然氧吧”和气候好产品。
(十三)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全省设施瓜菜发展到400万亩。集中建设制苗育苗工厂化设施。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在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及其他农用地发展设施农业。
(十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坚持“一群多链、聚链成群”,重点培育面、肉、油、乳、果蔬五大重点食品产业集群,打造小麦、玉米、花生、猪、牛、羊、禽、果蔬菌茶、中药材、渔业十大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将一百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成为全产业链“链主”企业,推行“群链长制”“盟会长制”。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精深加工比例提高到22%以上。加快豫酒振兴,提升豫酒品质,拓展本土市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豫酒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以嵩县、温县、禹州、卢氏、淅川、虞城等县(市)为重点,建设一批豫产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550万亩,做强中医药业。
(十五)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培育一批产值超过百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农业产业强镇,推进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一体发展。积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加快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序发展民宿经济。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
(十六)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发展“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推进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积极发展农村批发零售、卫生保健、信息中介等生活性服务业,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在乡村开设服务网点。
(十七)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支持沿黄地区、南水北调源头和干渠沿线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推动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完成9000亩湿地修复,持续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动态清零黄河“四乱”问题。深化金堤河、蟒河、二道河等黄河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打造1000个森林乡村。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责任编辑: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