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聚焦一号文件(2022) > 河南省委一号文件 > 文件解读

张道明: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2-03-30 来源:中原策

  3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全省“三农”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如何从容应对百年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锚定稳住农业基本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原则,着力作好“稳字当头、严字为基、产业为本、创新为王”等文章,确保全省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一、稳字当头

  牢牢稳住“米袋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积极打造黄淮海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河南核心片区,确保粮食产能基础稳定。

  牢牢稳住“菜篮子”。稳固生猪产能,保持能繁母猪生产结构和规模猪场数量稳定,推进就地屠宰加工;大力发展肉牛奶牛、禽蛋产业,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蔬菜生产,全省种植面积稳定在2600万亩左右,增强蔬菜均衡供应能力。

  牢牢稳住“油瓶子”。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把扩大大豆油料种植面积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着力抓好大豆、玉米间作套种和豫南冬闲田油菜扩种,确保全省油料种植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尤其是优质花生种植面积保持在1900万亩以上。

  牢牢稳住“钱袋子”。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的乡村富民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打造知名劳务品牌、“豫农技工”品牌,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权利收入。

  二、严字为基

  粮食安全考核更加严格。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第一条就强调“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首次把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放在第一位。与2021年省委一号文件相比,今年对粮食安全生产的措施要求更细、责任压得更实、考核力度更大。

  耕地保护措施更加严格。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对“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要求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省级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乡村建设要求更加严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同时,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清理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

  村级党建标准更加严格。开展星级支部创建活动,把“三零”平安创建、疫情防控、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非法集资和电信诈骗防范、非法宗教活动治理、移风易俗、应急能力建设等工作纳入硬指标开展评定。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清单制。

  三、产业为本

  聚焦特色农业发展。调结构,优品种,提品质,强力推进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挥气候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中国天然氧吧”和气候好产品。

  聚焦设施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和制苗育苗工厂化设施农业,研发应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积极开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及其他农用地发展设施农业。

  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坚持“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原则,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重点食品产业集群,打造小麦、玉米、花生、猪、牛、羊、禽、果蔬菌茶、中药材、渔业十大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一百家全产业链“链主”企业,推行“群链长制”“盟会长制”。

  聚焦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以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为抓手,培育一批产值超过百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建设农业产业强镇为载体,推进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一体化融合发展。

  四、创新为王

  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良种繁育能力提升和种业市场净化六大行动,设立现代种业基金,培育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组建种业集团。重构重塑“三农”领域实验室体系,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和“中原农谷”建设,积极推动神农种业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

  推进农机装备创新。加快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航空植保重点实验室等建设。通过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优化农机补贴兑付方式,引导和提升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特色经济作物、高效植保、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装备水平,确保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以上。

  推进数字乡村创新。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测绘地理信息与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应用,推进高标准农田、生猪养殖等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智慧田园、智慧果(菜、茶)园、智慧牧场和智慧渔场等智慧农业典型。实施数字政务工程,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提升社会管理、民生保障、应急管理等水平。

  推进支农服务创新。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创新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农业保险风险保障作用,推动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健全完善“政银担保投”联动支农机制,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发挥现代农业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股权投资基金等涉农基金作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济源试点,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慎推进巩义、孟津、宝丰、长垣、新县等5个县(市、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作者:张道明∣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

责任编辑: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