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 > 提案答复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471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10-10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签发人:宋虎振

  办理结果:A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471号提案的答复

豫农复字〔2022〕41号


吴鹏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农作物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提案很好,感谢您对省农业农村厅工作的支持。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厅忠诚履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用优先、多元利用、疏堵结合”的原则,通过试点示范、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技术推广等措施,推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措施

  1.资金支持,试点示范。从2016年至今,我省连续七年争取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11.97亿元,建设了55个项目县,覆盖除济源示范区外的17个省辖市,重点推进以秸秆机械还田为主的肥料化利用和以秸秆青贮为主的饲料化利用、兼顾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技术模式。补贴范围涵盖秸秆“五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农机具购置、收储体系建设、耕地地力监测、腐熟剂应用和部分基建项目等,试点示范,典型引路,撬动社会和金融资金投入,不断壮大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和长效机制。

  2.落实政策,壮大实体。积极落实秸秆利用税收、用电、用水、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秸秆利用有关农机具加大补贴力度,优化农机补贴支出结构,持续将作物秸秆还田机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对秸秆压捆机实行省级累加补贴,每年省财政投入5000万元以上。不断扶持壮大市场主体,据统计,2020年全省注册秸秆利用市场主体达2971家,离田利用量近2000万吨,利用量1万吨以上的达122家。依托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对秸秆收储站建设采取先建后补的形式进行补助支持、对收购秸秆按量补贴,充分调动农民和企业积极性,注重培育发展秸秆收储运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秸秆从田间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打通利益链,形成产业链。

  3.技术引领,强化示范。印发《河南省农作物秸秆“五料化”19项新技术名录》,成立秸秆综合利用专家指导组,不断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在全省大力推广小麦秸秆旋耕还田、玉米秸秆深耕还田、青贮饲料加工、固化成型燃料等模式。联合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编制通识读本《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课》,加强科普宣传。推介秸秆好氧常温发酵等技术,形成淮滨、长垣、永城、兰考、正阳等县域秸秆利用典型模式五项,为各地借鉴提供遵循。

  4.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粉碎还田、绿肥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深松等技术模式,每年推广面积3亿亩次以上,为改善耕地土壤理化性状,不断提高耕地基础地力,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疏堵结合,以禁促用。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认真履行秸秆禁烧职责,把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一起安排部署,建立起“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网格管理”的工作机制、“蓝天卫士”监控机制和全面控制秸秆焚烧责任体系,加大工作压力传导,加强督导检查和执法监管,严格考核奖惩,以禁促用、项目示范、宣传引导,推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二、取得成效

  秸秆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据秸秆资源台账系统统计: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从2016年的86%上升到2021年的92%,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基本建立,形成了适合各地实情的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如小麦秸秆旋耕还田、玉米秸秆深耕还田、玉米青贮利用等模式。农户节本增收效果明显,农户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年节本增收率达到5%以上、亩增产8%左右。秸秆禁烧效果十分显著,2021年我省全年各类焚烧火情较2018年同比下降58%,为全省大气质量持续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下步打算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投入,多措并举,推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使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一是落实和创设秸秆利用扶持政策。督促各级政府和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或出台扶持秸秆转化利用的政策,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促使秸秆产业化利用发展壮大。二是项目带动。依托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遴选重点县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全力抓好项目实施工作,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试点带动全局,提升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层次和水平。三是聚焦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大力提倡施用腐熟农家肥,推广增施商品有机肥、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绿肥种植,加快推进生物炭肥应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整优化土壤碳氮比,改善土壤有机质结构。在农田基本设施配套齐全、能充分保障灌溉用水的地区,重点推广秸秆快速粉碎还田腐熟技术;在没有秸秆直接还田条件的区域,重点推广生物快速腐熟堆肥技术;在豫南砂姜黑土区,重点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技术;在稻田类型区,重点推广增施有机肥、绿肥翻压还田技术,持续提高耕地质量。四是开展耕地地力培肥示范等研究。围绕秸秆等废弃资源就地还田,重点开展调氮促腐、有机肥促发以及微生物快腐等技术的应用,形成耕地地力培肥技术体系,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2年6月27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农业农村厅 0371-65918802

  联 系 人:李芊芊

  邮政编码:450002

  抄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1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三门峡市政府、政协(各1份)。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