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 > 提案答复

对省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572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10-10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签发人:宋虎振

  办理结果:A


对省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572号提案的答复

豫农复字〔2022〕45号 


尊敬的赵国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我省乡村振兴中人才支撑工作力度”的提案收悉,感谢长期以来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经与省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乡村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扶持、激励等方面,多措并举,持续推进,队伍规模逐步壮大,素质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平台有效构建。

  省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省十一次党代会将“乡村振兴”确定为全省十大战略之一。您提出的建议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为进一步做好我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一、持续加大乡村人才引进力度

  一是高质量推进村“两委”换届。在2021年开展的村“两委”换届当中,拓宽选人渠道,严格人选标准,突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比例达到99.7%,平均年龄下降5.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上升5.6个百分点,其中致富能手43.4%、务工经商返乡人员10.4%、本乡大学毕业生5.2%、退役军人8.7%,人才来源更加广阔,能力素质明显提升。

  二是选优配强第一书记。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目前全省1.35万名第一书记在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治理,实现脱贫村、易地扶贫和滩区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全覆盖。目前,正在筹备今年的第一书记轮换工作,着力把精兵强将选出来、派下去。

  三是聚集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全方位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生态环境,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创业能人返乡创办实业,反哺家乡建设。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等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到乡村和涉农企业创新创业。落实城镇中小学教师、卫生、农业、林草、水利系列(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凡晋必下”制度,把服务基层时间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参考。建立15个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集聚来自43家科研院所、高校、推广部门和企业的专家成员共计103人,带领超过600名科技人员参与体系相关工作。围绕小麦、玉米、大宗蔬菜、中药材、肉牛、淡水鱼等12类高效种养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协同攻关、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

  二、持续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等人才培育工作。为持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综合能力,2012年以来,全省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专项行动,累计培训各类高素质农民31.2万人。培训重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种养加工销售能手、农村创新创业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等农业农村发展致富带头人,开展农业政策理论、种养殖技术、经营管理和创业创新等系统培育,整体提高农民现代农业理念、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技能,为基层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就业致富提供智力支撑。一季度疫情防控期间,依托全国科教云平台,持续开展小麦田间管理和大豆玉米带状符合种植技术线上直播培训,累计受益者200多万人次。2022年,计划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能力提升、种养加销能手、农村创业创新等“四类并进”培养行动,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9.945万人,提高全产业链技能水平,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持续开展“万名支部书记大培训”,以支部书记为重点,对村干部开展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突出实干实训,把课堂教学与入村跟班工作相结合,着力解决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大力推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高质量推进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按照今年省委一号文件要求,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了《河南省2022年农业农村技能人才培训持证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年农业从业人员和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持证的目标任务,指导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协同推进。聚焦种养业评价体系不健全的突出问题,针对一线农民的重点需求,制定了农艺工、园艺工、家畜饲养员等8个大类、21个农民专项技能评价规范,涵盖了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猪、牛、食用菌、中药材等我省优势农产品。同时,大力推进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广泛动员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机构积极参与职业技能评价,为我省开展农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评价提供了基础支撑。截至目前,2022年已完成各类农业技能人才培训61234人次,新增农业技能人才3542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581人。

  三是创新开展乡村“头雁”培育项目。2022年,我省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全省计划培育800名“头雁”,原则上为每个农业大县培育10名以上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重点面向各县选拔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及种养大户等带头人,到优质农业高校进行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通过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4个一”培育模式,对乡村产业带头人开展系统性培养,整合优质资源,在产业、技术、管理、销售、人才等方面给予全面扶持,着力培养一批引领产业发展好、综合素质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队伍,引导其在当地开展技术服务、吸纳就业、抱团发展等活动,实现联农带农、兴农富农的辐射示范效应。

  三、持续完善乡村人才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

  一是积极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指导各地积极稳妥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乡村建设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盘活利用,总结筛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宣传推广。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依法依规为农村村民住宅、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截至目前,全省宅基地盘活利用29175宗,578.31万平方米,其中,将有价值的房屋改建图书馆、村史馆、养老中心等公共设施448宗,9.83万平方米;将闲置农房以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发展文化旅游、民宿等2477宗,39.67万平方米,取得经济收益2000余万元;将长期破败农房、荒芜宅基地开展“一宅变四园”20385宗,430.56万平方米;其他利用方式748宗,15.53万平方米。

  二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用半年时间彻底扭转农村脏乱差局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改厕,提升改厕质量和后期管护服务,巩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今年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00万户。在全省实施“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建设,打造10个美丽乡村示范县、100个美丽小镇、1000个“四美乡村”,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整体提升。

  三是落实各项人才保障措施。落实基层待遇保障有关政策措施,县乡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总量内,可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方式聘用急需高层次人才。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为返乡入乡人员及家属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便捷服务。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全省共有2390个农民合作社预约22.7亿元,已授信729笔5.9亿元,为其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支持。

  四是开展各类创业大赛和人才表彰活动。近年来,我省积极参加“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等推荐工作,经过各地上报以及筛选评审,有4名同志获得“全国十佳农民”荣誉称号,25名农民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0位同志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农民荣誉称号,部分获奖代表在北京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媒体的采访报道,有效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在“三农”发展中的示范性和影响力。继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为了搭建高素质农民展示平台,2021年牵头省人社厅等七部门组织举办了第四届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全省共征集228个参赛项目,包括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创意农业、农业流通服务等行业类型,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共有24名选手获得奖项,9月23日,获奖选手受邀到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接受省领导颁奖,形成了热烈的干事创业氛围,2022年,将继续在开展高素质农民创业大赛,不断为全省农民提供展示能力风采的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健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体制机制,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措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2022年6月17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 0371-65918810

  联 系 人:郝 天

  邮政编码:450002

  抄 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1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平顶山市政府、政协(各1份)。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