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 > 提案答复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588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10-10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签发人:宋虎振

  办理结果:A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588号提案的答复

豫农复字〔2022〕48号


尊敬的岳爱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提案”收悉。经与省乡村振兴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河南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实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7844.52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1034万亩。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7580万亩。2021年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力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全年粮食产量仍达1308.8亿斤,连续5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推动蔬菜生产大县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蔬菜种植面积2637万亩、产量7428万吨。稳定生猪产能,2021年全省生猪存栏数居全国首位,外调生猪及猪肉折合生猪2758万头。加快肉牛奶牛产业发展,2021年新扩建500头以上肉牛场78个。优化家禽产业发展,2021年家禽出栏11.2亿只,禽蛋产量达446万吨。

  二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718.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开展田园增收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到3个特色鲜明、帮带面广的主导产业,72%的脱贫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2021年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14499元、增长13.2%。

  三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食品加工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加快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57.8%。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开展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9.1%。累计创建8个国家级、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速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一些领域育种能力走在全国前列,现代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聚焦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创建2个国家级、8个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高水平建设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3%。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1%。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达30个。

  五是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农房建设、风貌管控管理。实施城乡交通、供水保障等一体化行动,实施县域城乡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均等化行动,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3.4%。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8%、82%,废旧农膜综合回收率达90%以上。

  六是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农村社会保持稳定。高质量推进村“两委”换届,“一肩挑”占比99.73%,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上升10.4个百分点。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98%的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95%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99%的村建立民主理财、财务审计、村务管理等制度。全面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村、社区)创建,全省平安乡镇(街道)、村(社区)占比动态保持在80%以上。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推进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4个、实践所2221个、实践站32734个。

  七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占74.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序发展。持续推进粮食储备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改革。

  正如您所提的,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存在产业多而不强、农村人才匮乏、基础设施欠账多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两个确保”,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完善乡村振兴法治保障。2018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后,省农业农村厅迅速成立工作专班,会同省司法厅等省直有关部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进行多方调研、多轮研讨、多次修改。《乡村振兴促进法》于2021年4月29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对标上位法要求,进行充分吸纳、修改完善。目前《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分为十章,共六十三条,从规划引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城乡融合、支持措施、监督考核、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全方位对河南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加强农业生产科技支撑。把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擦亮粮食生产王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产能;实施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打造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期货“六大中心”。以新乡平原示范区为主体,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建设以种业创新为重点的“中原农谷”,打造世界性的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推广应用中心。加强农产品加工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建设农业部小麦传统制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鼓励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加工企业,实行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引导产学研协同发展。支持加工企业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生产、管理、销售、仓储等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

  三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合理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村庄建设。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城乡交通、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建设、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广播电视建设、物流体系建设等一体化行动和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实施县域城乡教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均等化行动,全年计划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000公里以上,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5%,新建农村5G基站1万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县域内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

  四是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中原英才计划”等引领作用,着力培养引进国家级农业科学家,遴选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培育农业科技后备人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三支一扶”和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推动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办好涉农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健全农村工作干部培养锻炼制度、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各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制度、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完善乡村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健全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提高乡村人才服务保障能力等,激励各类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五是完善农业农村多元投入机制。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市县继续通过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支持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中符合条件的项目,在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加大发债力度,扩大用于农业农村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推动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充分发挥好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股权投资基金等涉农投资基金的作用,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确保“十四五”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加强项目库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落实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的政策,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在乡创业、入乡创业。

  感谢您对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2022年6月27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农办秘书处 0371-65917258

  联 系 人:王小明

  邮政编码:450000

  抄 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1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商丘市政府、政协(各1份)。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