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 > 提案答复

对省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589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10-10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签发人:宋虎振

  办理结果:A


对省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589号提案的答复

豫农复字〔2022〕49号


徐金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与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银保监会河南监管局、省科学技术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油料、蔬菜、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绿色防控、智能农机等新技术新装备方兴未艾,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大省加快向农业强省跨越。

  但正如各位委员指出,新时期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财政科技投入不足、创新机制不完善、人才年龄结构断层、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依旧突出,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以更加卓越的科技创新力和组织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形成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实效。结合本提案建议及各单位职能,下步具体工作举措如下:

  一、强化金融支农政策引领

  一是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河南省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财政政策》《关于进一步深化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优化科研生态环境的若干意见》有关部署,集中财力保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科教领域重点支出,试点实施农业公益科研长周期支持计划。如2022年争取省财政20%增量资金,拟开展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构重塑工作,将专家团队、建设方案、考评周期稳定延伸至5年,在强化资金保障链,拧紧科技创新链,延展技术推广链,打通成果转化链,完善绩效评价链,健全完善可持续发展管理新模式。

  二是构建普惠金融长效机制。按照《关于金融支持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南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健全完善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组织体系。着力扩大涉农融资规模,加大涉农信贷投放,特别是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全面推进整村授信,力争年底前实现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探索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融资担保的产业扶贫模式以及政、银、担、保、投“五位一体”联动支农模式。深化线上常态化银企对接,建立贷款快速响应“123”机制。开展三夏稳粮助农、险贷直通车专项创新服务等活动,推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县域全覆盖,加快发展种业、大豆和油料作物保险,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二、增强科技成果有效供给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源头技术攻关计划。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技攻关力度,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领军企业积极对接国家科技战略需求,以重大专项、重大任务为抓手,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型研究、前瞻性研究布局,实施农业种养加绿色发展及其机械化信息化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努力在种业前沿引领技术、农业高产高质高效共性关键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农机装备颠覆性技术等领域创新实现自主自立、风险可控,并着力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市场化,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做好应急性技术储备,强化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科学应对能力。

  二是搭建农业科研创新平台。以高水平建设周口农高区为引领,加大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农业产业园区支持力度。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基础,合力推进神农种业实验室建设。以平原示范区为核心区,着力打造“中原农谷”。积极争取小麦、花生、棉花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河南,加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的过程管理和跟踪服务,加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实验站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谋划争取全国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学科群重点实验室。

  三、培育壮大创新人才梯队

  一是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在农业领域建设一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赋予其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并以“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经费保障,加快培养顶级农业科学家。逐步构建和完善20个左右服务我省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优先支持4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计划,选派1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

  二是强化基层农技人员队伍。探索优化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路径,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分层分级分类培训制度,通过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网络培训等方式加强多领域知识技能培训,确保每年1/3以上的在编在岗农技人员接受连续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聚力打造100个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精准培育1000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全面轮训3万多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逐步探索实施“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农技推广人员培养制度和农技特聘人员计划。

  三是强化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强农业农村、人社、乡村振兴、教育等部门协同联动,着力政策落实、机制创新、模式集成和制度建设,大力培育粮食蔬果生产、畜牧水产养殖等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带头人和种养大户、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农民,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6万人以上。继续推进分层分类按模块按周期培养工作机制,组建专题培训班,整体提升农民法律规章意识、现代农业理念、科技文化素质、农业职业技能、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示范带动更多的在乡返乡入乡人员积极投身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创业创新。

  四、提升县域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抓好先行县试点县建设。落实3个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八个一”共建任务和16个省科技引领优势产业试点县“五个一”建设内容。根据不同产业发展需求和区域特色,探索开展整县承包、定向服务等机制,强化涉农单位与县域农业产业化集群、乡镇区域农技站、新型经营主体等服务对象的紧密对接,强化产品、技术、设施装备等集成与配套熟化,重点推广一批以绿色投入品、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和绿色标准规划等为主要内容的重大综合技术模式,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农科教推“一盘棋”,打造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典范标杆。

  二是实施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持续打造肉牛、香菇、怀药、优质小麦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今年要新创建国家级2个以上、省级20个,支持争创中国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争取加大项目、资金、信贷和基金等方面的支持,打造链主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家庭农场、金融保险等机构,完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三是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继续开展“一村九园”(数字村庄、数字田园、数字果园、数字菜园、数字茶园、数字菌园、数字药园、数字花园、数字牧场、数字渔场)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5G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方面应用。在全省建设布局40285个村级服务站,推动公益、便民、电商、培训体验等服务进到村、入到户。指导鹤壁、漯河等30个示范地区,用3-5年时间创建60个以上数字乡村示范县。以“数字普惠金融 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举办数字乡村大会,重点推介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案例和规模化应用。


  2022年6月23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 0371—65918707

  联 系 人:张祎雯

  邮政编码:450002

  抄 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1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