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 > 提案答复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610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10-11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签发人:宋虎振

  办理结果:A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610号提案的答复

豫农复字〔2022〕51号 


尊敬的朱云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河南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实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7844.52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1034万亩。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7580万亩。2021年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力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全年粮食产量仍达1308.8亿斤,连续5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推动蔬菜生产大县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蔬菜种植面积2637万亩、产量7428万吨。稳定生猪产能,2021年全省生猪存栏数居全国首位,外调生猪及猪肉折合生猪2758万头。加快肉牛奶牛产业发展,2021年新扩建500头以上肉牛场78个。优化家禽产业发展,2021年家禽出栏11.2亿只,禽蛋产量达446万吨。

  二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718.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开展田园增收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到3个特色鲜明、帮带面广的主导产业,72%的脱贫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2021年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14499元、增长13.2%。

  三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食品加工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加快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57.8%。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开展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9.1%。累计创建8个国家级、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速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一些领域育种能力走在全国前列,现代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聚焦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创建2个国家级、8个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高水平建设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3%。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1%。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达30个。

  五是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农房建设、风貌管控管理。实施城乡交通、供水保障等一体化行动,实施县域城乡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均等化行动,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3.4%。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8%、82%,废旧农膜综合回收率达90%以上。

  六是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农村社会保持稳定。高质量推进村“两委”换届,“一肩挑”占比99.73%,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上升10.4个百分点。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98%的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95%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99%的村建立民主理财、财务审计、村务管理等制度。全面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村、社区)创建,全省平安乡镇(街道)、村(社区)占比动态保持在80%以上。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推进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4个、实践所2221个、实践站32734个。

  七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占74.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序发展。持续推进粮食储备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改革。

  正如您所提的,我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两个确保”,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格局。强化资金整合、资源统筹,公共财政加大向“三农”倾斜力度,加大对乡村建设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鼓励各地按照政府债券发行要求,分类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债券资金重点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公路,高标准农田等乡村公益性项目,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乡村文化旅游、农村供水等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普惠金融“兰考模式”和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涉农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更好发挥“保险十期货”作用。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持续扩大乡村建设领域社会资本投入。

  二是加强农村路网建设。依据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科学谋划农村路网建设,加快除搬迁撤并类村庄外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化路建设,形成以乡镇为区域中心、村组为节点的互联互通农村公路网。全面提升建设品质,集中开展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沿线绿化、美化、洁化,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大力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公交线路向城区周边重点镇村延伸,建制村通客车率100%、直接通邮率保持100%。强化农村公路质量安全管理,实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分级管理工作机制,构建全省农村公路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农村公路全要素、全过程动态监管。到2025年,基本建成广覆盖、深通达、高品质的农村公路网络、客货运输网络。

  三是加强农村供水保障。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分区域推进建设,推动城区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构建同网、同质、同服务的供水新格局。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管市场化,提高管护市场化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建设与管理全覆盖。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引黄、引江济淮及河湖优质供水水源,推进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置换,推进饮用水源地表化。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和城乡供水二元化的格局,实现农村供水跨越式发展。到2025年,基本实现县域城乡供水管护一体化,县域内地表水源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0%以上,规模化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6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

  四是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老区电网改造升级,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安置区配套电网建设。加强农村电网运维管理。加快推动农村生物,质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农村地区节能减排。实施“气化乡村”工程,加快推动城区管道天然气向重点乡镇、农村新社区延伸,提升县域内城乡管网互联互通水平,基本实现全省重点乡镇燃气管网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村能源信息数据体系,积极推进农村能源互联网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省农村地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压减至12小时以内,重点乡镇燃气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

  五是健全乡村物流网络。合理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农村地区邮政快递设施建设,开展乡村快递配送业务,基本实现快递物流城乡普惠化、均等化。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推进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干线冷链物流,全面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农产品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等建设,提升农贸市场、菜市场“最后一公里”惠民功能。实施“数商兴农”,发展农村电商新基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覆盖面,创新“电子商务+农村物流”模式,推进城乡物流信息化升级改造和城乡物流绿色低碳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设施完善、运转高效、多方协同、绿色创新的县域城乡物流体系,行政村快递物流服务通达率达到100%。

  感谢您对我省“三农”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2022年6月27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农办秘书处 0371-65917258

  联 系 人:王小明

  邮政编码:450000

  抄 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1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新乡市政府、政协(各1份)。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