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 > 提案答复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642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10-11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签发人:宋虎振

  办理结果:A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642号提案的答复

豫农复字〔2022〕55号


尊敬的张景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提案”收悉。经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河南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实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7844.52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1034万亩。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7580万亩。2021年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力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全年粮食产量仍达1308.8亿斤,连续5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推动蔬菜生产大县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蔬菜种植面积2637万亩、产量7428万吨。稳定生猪产能,2021年全省生猪存栏数居全国首位,外调生猪及猪肉折合生猪2758万头。加快肉牛奶牛产业发展,2021年新扩建500头以上肉牛场78个。优化家禽产业发展,2021年家禽出栏11.2亿只,禽蛋产量达446万吨。

  二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718.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开展田园增收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到3个特色鲜明、帮带面广的主导产业,72%的脱贫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2021年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14499元、增长13.2%。

  三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食品加工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加快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57.8%。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开展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9.1%。累计创建8个国家级、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速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一些领域育种能力走在全国前列,现代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聚焦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创建2个国家级、8个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高水平建设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3%。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1%。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达30个。

  五是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农房建设、风貌管控管理。实施城乡交通、供水保障等一体化行动,实施县域城乡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均等化行动,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3.4%。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8%、82%,废旧农膜综合回收率达90%以上。

  六是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农村社会保持稳定。高质量推进村“两委”换届,“一肩挑”占比99.73%,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上升10.4个百分点。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98%的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95%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99%的村建立民主理财、财务审计、村务管理等制度。全面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村、社区)创建,全省平安乡镇(街道)、村(社区)占比动态保持在80%以上。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推进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4个、实践所2221个、实践站32734个。

  七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占74.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序发展。持续推进粮食储备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改革。

  正如您所提的,我省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两个确保”,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是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乡村建设规律,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因素,以县为单位,将全省各县划分为示范引领县、整体推进县、巩固提升县三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开展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分级分批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坚持遵循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科学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注重顶层设计、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稳妥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是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孟津、宝丰、新县、巩义、长垣等5个县(市、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宅基地审批、监管制度。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住宅。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工作,明确各地不得违背乡村特色盲目拆村庄建高楼,不得把拆除农房建设大规模农民集中居住区作为村庄建设的方向。同时,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中农发〔2019〕11号)第六条规定,充分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不得以各种名义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宅基地和强迫农民“上楼”,不得违法收回农户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三是扎实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开展常态化户厕问题摸排整改逐户逐厕认真摸排,深入了解厕所使用中的问题,调动群众参与户厕改造和问题摸排工作积极性。优化改厕技术模式,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具备条件的优先推广水冲式厕所,山区、岭区和缺水地区推广生态旱厕。新建农房应配套建设卫生厕所及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改厕质量,坚持整村推进,推广专业化施工,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严把产品质量关、施工关、验收关。通过定期开展厕屋评比等方式,教育引导群众加强厕屋卫生管理,保持干净整洁。强化后期管护服务,坚持建管并重,鼓励以乡镇或联村为单位建立农村改厕服务站,统筹做好厕具维修、粪污清掏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确保管护服务便捷、经济、高效。

  四是持续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全省共排查问题出合作社16657家,按要求实行分类处置。建立“空壳社”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空壳社”专项清理成果,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水平。持续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逐步实现整县推进试点基本全覆盖。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构建由“辅导员+服务中心”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强化分类指导,增强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四级联创,培育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对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培训,2022年拟培训1000人左右。

  五是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先后出台实施《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河南省地方标准、《河南省乡村旅游度假村认定办法和细则》等文件,完善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服务规范标准,促进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引导和支持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主体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规范服务流程,为消费者提供热情周到贴心细致的服务。开展民宿走县进村活动,重点布局郑州和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三山”地区,提升创意设计水平,发展特色精品民宿,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2022年6月27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农办秘书处 0371-65917258

  联 系 人:王小明

  邮政编码:450000

  抄 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1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三门峡市政府、政协(各1份)。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