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 > 提案答复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703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11-09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签发人:宋虎振

  办理结果:A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703号提案的答复

豫农复字〔2022〕60号


尊敬的李庚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粮谷’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的提案”收悉。经与省粮食物资储备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河南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实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7844.52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1034万亩。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7580万亩。2021年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力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全年粮食产量仍达1308.8亿斤,连续5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推动蔬菜生产大县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蔬菜种植面积2637万亩、产量7428万吨。稳定生猪产能,2021年全省生猪存栏数居全国首位,外调生猪及猪肉折合生猪2758万头。加快肉牛奶牛产业发展,2021年新扩建500头以上肉牛场78个。优化家禽产业发展,2021年家禽出栏11.2亿只,禽蛋产量达446万吨。

  二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718.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开展田园增收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到3个特色鲜明、帮带面广的主导产业,72%的脱贫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2021年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14499元、增长13.2%。

  三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食品加工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加快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57.8%。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开展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9.1%。累计创建8个国家级、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速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一些领域育种能力走在全国前列,现代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聚焦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创建2个国家级、8个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高水平建设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3%。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1%。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达30个。

  五是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农房建设、风貌管控管理。实施城乡交通、供水保障等一体化行动,实施县域城乡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均等化行动,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3.4%。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8%、82%,废旧农膜综合回收率达90%以上。

  六是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农村社会保持稳定。高质量推进村“两委”换届,“一肩挑”占比99.73%,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上升10.4个百分点。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98%的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95%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99%的村建立民主理财、财务审计、村务管理等制度。全面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村、社区)创建,全省平安乡镇(街道)、村(社区)占比动态保持在80%以上。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推进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4个、实践所2221个、实践站32734个。

  七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占74.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序发展。持续推进粮食储备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改革。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从战略高度认识把握乡村振兴,处理好“九大关系”,围绕“中国粮谷”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细化考核指标,将粮食种植面积分解到市县,压实地方重农抓粮责任。落实产粮大县奖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小麦水稻托市收购、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决遏制耕地 “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改善撂荒地耕种条件,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证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物种植,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

  二是优化种植结构。根据气候和地理环境,在豫北、豫中、豫南科学布局强筋、中筋、弱筋小麦,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订单种植,到2025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筛选适宜黄淮海地区的籽粒机收玉米优良品种,推行种植籽粒机收品种—籽粒机收—机械烘干的生产方式;积极发展青贮饲料玉米、鲜食玉米,推广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等加工专用品种,在豫中南、豫西发展兼用型青贮玉米,在豫北推行优质鲜食玉米生产加工,到2025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5700万亩左右。以信阳稻区和沿黄稻区为重点,加快籼稻品种改良和再生稻选育推广,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提升水稻质量品质和综合效益,到2025年,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920万亩左右。扩大优质高蛋白食用大豆、谷子、红薯、小杂豆等种植,建设以杂粮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导豫西山区丘陵旱地玉米改种大豆,推广大豆新品种新技术,发展大豆精深加工,到2025年,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590万亩左右。

  三是推动粮食产业“三链同构”。2020年6月,我省出台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四化”方向,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提升面制主食产业化水平,发展高档优质营养面条类、馒头类、烘焙类、速冻类、特色风味类等面制主食。提升玉米精深加工水平,提高高端食品、饲料、宠物食品加工能力,发展玉米淀粉、糖、生物产品、医药产品、化工产品等深加工产品。提升米制主食加工及稻谷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发展汤圆、米粥、米粉、米乳、方便米饭等米制主食和米糠油等深加工产品。打造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实施“绿色储粮”工程,建设一批冷链仓储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支持粮食航运码头建设,完善公铁水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国家粮食物流枢纽和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加快构建以省级储备为主、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互补、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的储备新格局。

  四是构建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布局,着力建设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着力打造沿黄和南水北调干渠(含水源地)沿线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着力提升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特色产业优势区,构建“一区两带三山”空间发展布局。我省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7845万亩,占全国的7.4%,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和山前平原等区域,是我省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首要任务是确保粮食、畜禽、油料、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打造黄淮海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河南核心片区。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优先集成物联网、高效节水、数字农业、气象服务等设施,到2025年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五是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把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擦亮粮食生产王牌。高位推动粮食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2017年-2020年,我省实施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累计投资57.2亿元,建设961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90个粮食质量检测中心、23个中国好粮油示范县、16个中国好粮油省级示范企业和1个低温成品粮公共库示范项目,在产后减损促增收、源头把控保安全、品质引领好粮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规划引领粮食产业发展。2021年出台《河南省“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设置在粮食产业发展、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等章节,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及重要措施等,成为未来五年我省粮食工作的指南。近期,还将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六是着力建设“中原农谷”。近日,省政府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提出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新乡平原示范区为中心,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基础,高水平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现代种业产业园、国家级制种基地等一批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中原农谷”。明确实施“一核三区”发展战略,总规划面积为1476平方千米,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聚力将“中原农谷”打造成“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即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粮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智慧(数字)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感谢您对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2022年6月27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农办秘书处 0371-65917258

  联 系 人:王小明

  邮政编码:450000

  抄 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1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郑州市

  政府、政协(各1份)。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