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改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谋划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遵循,认真研究编制《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为出发点,聚焦长效机制建设、谋实近期工作,提出构建“一区两带三山”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布局,确定了发展目标,谋划了重大布局、重点任务、重大项目。
二是梳理督察反馈问题症结,务实重干抓整改落实。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专班,各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以《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分工落实为抓手,逐项明确整改任务、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分析研究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中小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利用、农用地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工作面临点多面广、收集处理成本高的难点,查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微观政策措施力度不够的痛点,有针对性制定了《2021年秸秆禁烧、食用菌“双改”及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
三是建立部门分工协作机制,推动落地见效。会同生态环境、住房建设、发改、财政、工商管理等有关职能部门,河南农大、省农科院等技术支撑单位,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工作组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督指导专家组,形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力。积极与生态环境厅、省统计局等职能单位进行对接,研究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措施,会商河南省农药化肥统计数据共享制度。指导各地对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开展调研评估,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二、整改取得主要成效
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7,连续3年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实现途径不断丰富,测土配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得到推广运用,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40.54%、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43.2%,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全省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9.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2%、秸秆综合利用率91%、农膜综合回收率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5%。
下一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农业强省战略部署,坚持实地调研、走访问询工作制度,聚焦典型案例、剖析共性问题、找准施策路径,压实部门负责,把问题化为抓推进、抓落实的动力,将党管三农的要求全力落到实处,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以工作高质高效推动乡村振兴提质提速,促进农民群众在生态强省建设中共建共治共享。
附件: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落实情况
第1项: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够深入,思想认识仍然存在偏差。一些地方在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和行动上仍存在偏差,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政治自觉还不够强。河南省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整改情况:已经完成,长期坚持。(1)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推进粮食生产、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等重大任务,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750万亩,修复水毁高标准农田267万亩。(2)始终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确定16个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成功争创3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持续推动高效种养业发展。(3)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成第二批50个“美丽小镇”,打造具有特色的示范村1000个,持续推进农村改厕、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4)坚持按规律办事,推动12类高效种养业技术协同创新,遴选推介农业主推技术1543项,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精准施策。(5)坚持真抓实干,把工作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积极推进国家级8个、省级80个、市级274个、县级27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带动河南省现代化农业建设。(6)坚持问题导向,在全国率先出台《河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联合省发改委等6个厅局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7)持续发挥省市县乡四级“蓝天卫士”监控平台实时监控作用,强化“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网格管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消除焚烧隐患。(8)扎实推进农村改厕,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03.9万户,整改问题厕所69.07万个。(9)在全省组织开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周曝光、双周视频调度、月排名、常态化暗访检查的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一些脏乱差的突出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10)加快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探索建立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回收站(点)等组成的回收体系。2021年全省建立回收站点24497个,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量约1387吨。(11)印发《河南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的通知》《河南省美丽牧场创建方案》《河南省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运行管理注意事项》等工作意见,强化业务指导。(12)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在南乐县召开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现场会,推广南乐县齐抓共管,打好农业绿色发展“组合拳”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系统施策水平。
第3项:一些部门履职不力。河南省虽印发《河南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细化明确56个省级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但部门齐抓共管局面并未全面形成。一些部门履职不到位,省农业农村部门、省统计部门尚未建立有效的化肥、农药施用量统计体系,“双减”工作更无从谈起。
整改情况:已经完成,长期坚持。(1)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省统计局等部门研究印发了《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组织10个试点县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有关数据调查分析试点工作。(2)落实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意见,通过调优化肥结构、推广高效新型肥料、改进施肥方式、推广配方施肥等措施,至2021年12月底,在16个示范县建立234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完成示范面积31.7万亩。(3)在小麦、玉米、水稻、设施蔬菜、果树等作物主要种植区,安排133个项目单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选取有代表性的农户开展施肥调查,完成农户施肥调查3万余份,基本摸清施肥方法、品种与施肥量等情况。(4)2021年,全省适时印发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施肥配方954个,举办化肥减量增效培训班1615次、发放技术资料634万余份,形成省市县三级主要农作物配方发布机制,引导农民按方施肥、企业按方生产,2021年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791亿亩次。(5)全省集成11个小麦、玉米省级导向性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6个区域性经济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组织现场观摩369场次,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推进科学施肥技术落地。(6)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至2021年12月底,24个试点县累计实现粪肥还田面积241.3万亩,粪污收集量1800万吨以上,积造固液态粪肥1600万吨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3500吨以上,初步测算减少化肥(折纯氮)施用量10%以上。(7)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黄河流域重点开展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建设,2021年在全省18个县新建72个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提高监测预警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减少盲目用药、重复用药。(8)集成97个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建立65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组织开展农药减量相关技术培训24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1710人次,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绿色防控,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对绿色植保技术的接受度以及科学用药的意识和水平。(9)通过政府购买防治服务,实现了病虫害发生的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统防统治全覆盖,鼓励农户主动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统防统治,2022年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2.51亿亩次。
第10项:农业超采地下水问题突出。河南省2019年地下水开采量112.5亿立方米中,农业灌溉用水占半数以上。赵口引黄灌区等17个取水灌区存在超量取水行为,2019年下达取水计划共18.4亿立方米,实际取水22.1亿立方米,超计划取水约20%。省农业农村部门和省水利部门推动灌溉用地下水压采不力,应于2020年年底完成的三义寨、漳南2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仍在建设,安阳市滑县井灌区高效节水改造项目也未完成。目前全省超采区总面积达4.44万平方公里,已形成安阳—鹤壁—濮阳—新乡、武陟—孟州—温县、杞县—通许等三大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漏斗区,2019年地下水平均水位较2016年下降0.67米。
整改情况:已经完成,长期坚持。(1)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质量年”行动,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电力公司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理顺农业灌溉用电设施建管体制实施方案》,成为全国第一个由电力部门负责对农田高压设施建设、运维的省份,推动了机井设施与高压配套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2)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推广深耕深翻、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调理剂、开展旱作节水、平衡施肥等措施,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和地力水平。(3)制定了土壤墒情预测预警、定期发布制度,全省土壤墒情监测站点已达463个,其中自动监测站点241个,人工监测站点222个,初步形成全省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网络系统。(4)在小麦、玉米、花生等大田作物上推广小白龙灌溉、畦灌、微喷灌、管灌和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其中,全省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达630万亩。
第12项:相关地方和部门对黄河湿地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存在宽松软现象。督察发现,黄河湿地保护区内仍有大量鱼塘,其中8700余亩位于核心区、缓冲区,37000余亩位于实验区。河南省要积极稳妥解决黄河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整改情况:已经完成,长期坚持。组织起草《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水产养殖管理指导意见》,经专家评审、征求相关意见等程序,已于2021年11月19日由省林业局、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
第23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仍然多见。
整改情况:已经完成,长期坚持。(1)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指导服务,支持规模养殖场、种植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完善提升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设施设备。(2)对新郑市等23个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第三方审查,对林州市等16个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督促光山县等8个非畜牧大县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3)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建设,2021年24个试点县已累计实现粪肥还田面积241.3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40万亩试点任务;试点项目区已遴选粪肥还田主体764个,布设效果监测点数量543个,试点项目区年积造粪肥能力达470万吨;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129个,粪污乱堆现象显著减少。(4)开展粪肥还田长效机制探索,通过宣传典型经验和模式,鼓励各地积极培育种养联姻合作组织,引导农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运用沼肥还田、堆沤还田、畜禽粪污+秸秆蘑菇渣制肥等技术,不断探索总结集粪污收集、制肥、还田为一体的全过程服务运行机制。(5)省生态环境厅组织专家开展中小养殖场(户)设施建设调查论证,联合印发《河南省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引导规模以下畜禽养殖业主积极改造雨污分流、粪便储存场、污水贮存池等设施,采用节水型饮水器或饮水分流装置,为畜禽粪污全量收集、粪肥积造还田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