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 > 提案答复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0434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3-07-27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0434号提案的答复

豫农复字〔2023〕131号

霍向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数字乡村建设”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数字乡村是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理念与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的产物。随着农民不断掌握现代信息技能,数字乡村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内生驱动过程。此前《数字乡村建设指南》修订工作全面启动,对于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数字治理体系,以及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我省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和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河南样板”。

  (一)乡村人才现状。培养农业农村人才,2022年农业农村系统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作物栽培种植、畜禽产品养殖繁育、水产养殖、农产品检验、农业经理人等职业工种评价体系,持续推进农机驾驶员、执业兽医师、渔船驾驶员、农产品质检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等农业行业特有工种颁证工作。全年完成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逐步实现农村劳动力持证比例大幅度提高。

  (二)乡村文化现状。一是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持续做好中原农耕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建立中原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支持农耕文化主题类博物馆、农耕文化园建设和农耕文化品牌展示、推介工作,积极打造中原乡村文化品牌。配合做好大运河河南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黄河文化宣传保护。办好第五个河南农民丰收节。二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会同推动移风易俗,推进以县乡为单位细化实化村规民约操作细则,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建立道德激励机制,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推介一批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三)乡村基建现状。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形成省市县三级规划体系,重点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实施756万亩新建任务,打造5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做好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

  (四)乡村数字农民现状。受城镇区域扩张、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乡村人口流入城镇等因素影响,城镇人口继续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农村人口单向流出,带来乡村“人才空心化”,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较为突出。2022年河南省通过出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政府,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打造一支现代化农业建设队伍。通过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农业农村科技青年人才、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培训。为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

  (五)乡村新业态现状。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优势气候、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推动农业农村与健康、教育、体育、文化、旅游、气象等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遴选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

  (一)持续发挥乡村人才振兴专班牵头作用。首先是突出培育高素质农民这个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围绕“一人一证、技能河南”建设,大力推进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与自然村、社区等开展技能共建活动,让更多的乡村人才掌握一技之长。同时,把科技特派员作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针对我省不同地方、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特点,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培育更多乡土人才。最后,在制度保障方面,将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指导、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二)精心组织推进乡村治理、文化、党建等建设。实施分类推进,充分利用试点县(市)延期的有利契机,根据试验任务、推进速度、工作成效不一等实际情况,坚持“一县一策”,分类指导,注重从乡村治理的理念、主体、方式等方面创新完善,从体制机制层面制定解决方案,向着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进行探索,力求更大的突破。抓好重点任务,在做好原有试点县(市)任务的基础上,聚焦在乡村治理中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和农村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宣传推广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制定的积分制、清单制和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3个“一张图”,指导试点县(市)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规范有序开展工作,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示范带动全省乡村治理工作水平提升。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农业农村部门会同组织、宣传、民政、司法等单位更加紧密合作,集中精力抓好济源等5个全国试点示范县(市)的组织协调、跟踪指导与监督检查,把握试点县(市)工作进度,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开展,确保各项试点任务落到实处。

  (三)发力新型农村“新基建”,构建城乡一体数字化基础设施网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鼓励开发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产品和应用软件,推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同时,要加快对农村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农村偏远地区宽带网络运行维护,建立农村移动终端与专属网络资费优惠补贴机制,推动农村水利、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筑牢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基础。

  (四)夯实数字乡村建设人才支撑,培育新时代“数字农民”。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推动、引导、鼓励和支持数字信息技术企业、组织、高校、人才“下乡”,培养实用型农村信息技术人才。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立足农民年龄知识结构,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宣传和示范,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技能。开展农业农村科技青年人才、复合型数字人才等信息化培训,让“数字农民”在信息时代成为有吸引力与获得感的职业,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3年6月7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农业农村厅市场处 0371-65918736

  联 系 人:刘志华

  邮政编码:450002

  抄 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1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安阳市政府、政协(各1份)。

责任编辑: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