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广大中小养殖场户做大做强,在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路上不掉队、有作为,7月4日,省农业农村厅在郑州召开中小规模猪场转型升级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座谈会。厅总畜牧师张全勇、大服务专班副主任赵玲出席会议,畜牧处处长王彦华主持会议。
会上,唐河县畜牧发展中心主任王峰、唐河鸿瑞公司总经理王华民分别汇报了生猪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项目实施情况、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和工作体会,详细汇报了初步探索出的中小规模猪场“养加销智联”发展模式。与会人员围绕项目实施和“养加销智联”发展模式,结合各自职能、专业所长和畜牧业发展趋势,从养殖场需求、动物疫病防控、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标准制定、科技赋能、产业链利益分配、社会化服务、金融支持路径、联合体提升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讨论,并对下步模式总结完善及宣传推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议指出,唐河县作为生猪产业大县,根据省厅安排部署,针对中小养殖场户发展面临的管理手段落后、生产质效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以项目为抓手,大胆探索、主动实践、勇于创新,政企银、产加销、上下游联动,探索出了“养加销智联”发展新模式,初步在唐河构建了“养殖支撑加工、加工打造品牌、品牌拓展市场、市场反哺养殖、数智赋能全链、联合实现共赢”的生猪产业良性闭环发展格局。模式应用实践初步证明,“养加销智联”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一种新机制新模式,横向可实现中小养殖场户抱团一体发展,纵向可实现种业、饲料、加工等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对示范带动全省250多万个中小养殖场户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全面提高我省畜牧业竞争力,更高水平上保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和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南阳市、唐河县要围绕“养加销智联”模式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继续深化实践调整优化和提炼总结。一要完善模式标准。既要围绕中小规模养殖场因地制宜“一场一策一方案”,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又要建立标准模式和改造提升基本索引,实现同规模同畜种场的改造有标准依据、管理有规范模版、效益有明确预期。二要强化品质品牌。要积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培育高端肉食品牌,探索建立生猪优地优品到猪肉优质优价联动反馈机制,实现以销补养、以养促销。三要突出创新引领。进一步加强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融资创新,强化联合体在智能化管控、专业化服务、上下游联通、利益链共享等方面的创新支撑,通过数智赋能,培育畜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四要坚持底线思维。重点严守“疫病防控底线、质量安全底线和安全生产底线”三个底线,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防范化解模式推广中的各类风险挑战。
据悉,2024年以来,唐河县以实施中小养殖场高质量发展试点项目为契机,依托鸿瑞牧业智能化养殖管理平台(RDMS),支持20家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完成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升级,建立了覆盖南阳地区35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年产高品质育肥猪能力80万头的生猪产业联合体;仅在养殖环节,通过改造升级,生猪料肉比可从2.7:1优化至2.4:1,头均节约饲料30公斤,饲料利用率提升11%;平均出栏时间可由175天降至162天,生产效率提高7.4%;人均管理可从500头增至3000头,劳动力成本减少83%;采用节能型环控设备,精准控温可节电20%;综合测算,每出栏1头猪生产成本可下降160元左右。
会议特邀建行省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何东方,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乔松林,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韩雪蕾参加,厅发展规划处二级调研员刘智明、科教处二级调研员张志刚、计财处副处长景璟、畜牧处副处长张小玲和南阳市农业农村局科长刘德奇、唐河县畜牧发展中心主任王峰、唐河鸿瑞公司总经理王华民等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