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农业要闻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布高温汛期
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措施提醒

时间:2025-07-14 来源: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当前,我省已步入主汛期,同时迎来盛夏高温时节。强降水与极端高温天气叠加,极易引发养殖水体缺氧、水质恶化、病害暴发、养殖设施损毁、溃堤逃鱼等重大风险,严重威胁水产养殖安全和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科学应对自然灾害,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布高温汛期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措施提醒,“警钟长鸣筑防线,未雨绸缪强根基,令出必行抓落实”,坚决守住养殖安全生命线,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

  一、强化风险意识,压实防灾责任

  (一)高度警觉

  充分认识高温、暴雨及旱涝急转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持防灾减灾警钟长鸣。

  (二)密切关注

  多渠道获取信息,实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暴雨、大风预警红色、橙色预警信号,同时留意农业农村(渔业)部门发布的养殖风险提示。

  (三)严格落实

  完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确保预警响应迅速、措施落地到位,做到“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二、科学应对高温,保障养殖安全

  (一)水质调控

  1.增氧优先:全面检修增氧机、发电机,高温时段(10:00~18:00及凌晨)满负荷运行,雷雨天应全天开机,避免水体分层引发“返底”。

  2.控藻稳水:高温期减少投喂,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藻相;蓝藻暴发时,采取局部杀藻+增氧+换水组合措施。

  3.降低密度:提前分塘或捕捞上市,减少单位水体负荷,避免缺氧泛塘。

  (二)饲养管理

  1.投喂策略:利用早晚凉爽时段投喂,减少中午投料;高温期投饵量降至正常70%~80%。

  2.增强抗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胆汁酸、免疫多糖等抗应激制剂,提升鱼体免疫力。

  3.重点监护:加强巡塘,对苗种池、高密度成鱼池、亲本培育池实施24小时溶氧监测。

  (三)设施保障

  1.建筑安全:加固房舍的屋顶、房基等,检查大棚、温室等建筑设施结构,及时更换或加固支柱、横梁等关键部位。

  2.设备安全:检查电线、增氧、发电等设备,排查老旧线路,防止高温停电致增氧中断,预先配置备用发电设备。

  3.水源安全:储备清洁水源,避免使用高温表层水;进排水口加装密网防逃。

  三、严防暴雨洪涝,化解溃塘风险

  (一)暴雨来临前

  1.加固设施:检修堤坝、进排水闸门,疏通排水沟渠;低洼塘口提前加高堤埂,备好防洪沙袋、抽水泵。

  2.水位管理:连续强降雨来临前,适当降低水位。连续高温时,保持高水位。有条件的池塘,在外源水质良好的情况下,适时加注新水。

  3.物资防护:饲料、药品转移至高地;储备增氧片、水质改良剂等应急物资。

  4.避险转移:地处行洪区、山体滑坡风险区的养殖场,提前制定人员撤离和成鱼转移方案。

  (二)暴雨侵袭中

  1.人员安全第一:雷暴时远离增氧机、电线杆;避免涉水作业。

  2.应急增氧:持续运行增氧设备,突发停电时启用发电机或抛撒增氧剂。

  (三)暴雨消退后

  1.死鱼无害化处理:溺亡鱼虾立即深埋(2米以上)+生石灰消毒,严禁随意丢弃,并报告属地渔业部门。

  2.紧急调水消毒:

  (1)迅速排出表层污水,补充新水;

  (2)全塘泼洒生石灰或二氧化氯消毒,连续3天;

  (3)底质改良: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氧化底泥。

  3.强化疫病防控:

  (1)灾后易发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寄生虫病等,密切观察鱼体(体表、鳃部、摄食);

  (2)发现异常立即送检,按指导用药(如氟苯尼考+肝胆调理剂)。

  4 保障投喂安全:霉变饲料一律废弃,投喂前添加护肝解毒制剂。

  四、狠抓灾后复产,科学恢复生产

  (一)严防次生灾害

  持续监测水质(pH、氨氮、亚盐),消毒后7天检测无病原再补苗。

  (二)精准疫病防控

  重点防控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寄生虫病等,针对性使用疫苗或免疫增强剂。

  (三)稳慎复产

  逐步恢复投喂量,优先修复溃堤、损毁增氧设施;严重损毁塘口需专业评估后重建。

  五、强化应急值守,及时响应险情

  (一)严格值班

  特殊天气实行24小时值守,负责人保持通讯畅通,专人监控预警信息。

  (二)及时报告

  遇溃塘、大面积死鱼等险情,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报告村委会/乡镇政府及当地水产站(或联系体系专家/试验站),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

  (三)快速处置

  明确停电、溃堤等应急预案,确保增氧机、水泵、应急物资随时可用。

  附件:关键操作速查表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布高温汛期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措施提醒

  高温无情,暴雨凶猛!希望广大养殖户迅速行动,全面落实各项措施,与我们携手筑牢防灾减灾防线,以科学应对守护“鱼塘安全”,以高水平保障促进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