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大地的广袤田野上,乡村振兴的号角正激昂奏响。7月16日,记者就开封市大力实施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暨农业强市战略,专访了开封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仲辉,探寻这个农业大市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奋进足迹与未来蓝图。
守牢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安天下。一直以来,开封市委、市政府牢记这一使命,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开封市粮食种植面积连续11年稳定在750万亩以上,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290万吨以上。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开封市坚持标准不降、措施不松、力度不减,在全省考核中连续4年位居第一方阵。
谈及下一步规划,赵仲辉表示,开封市将按照省委、市委全会安排部署,通过“学查改”活动,提升全市“三农”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政治高度看待、思考和抓好底线工作。
一方面,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深入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探索创新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另一方面,持之以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针对低收入群体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夯实根基 推动乡村产业、建设、治理协同发展
近年来,开封市围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方面持续发力、重点攻坚,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在产业发展上,成果斐然。杞县(大蒜)、兰考县(红薯)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创建5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许县启动建设“中国酸辣粉之都”,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打造全国最大的酸辣粉生产加工基地。开封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屠宰量连续四年超过100万头,稳居全省第一。兰考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和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名单。此外,开封市先后成功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活动和全国主会场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
对于未来发展,赵仲辉介绍,开封市将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近谋远。持续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通许酸辣粉等县域核心主导产业;实施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开展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构建梯次推进、有机融合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千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
在乡村建设方面,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坚持片区化、组团式发展理念,培育一批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
在乡村治理上,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乡镇班子和村级后备力量建设;完善“四议两公开”监督机制,整治不正之风和形式主义;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聚焦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陋习,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弘扬文明新风;践行“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利用大数据化解矛盾纠纷;严打黑恶势力、涉农犯罪,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深化改革 探寻乡村振兴创新路径
改革是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开封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试点建设,兰考县成为乡村振兴改革创新的“桥头堡”,先后被评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多个国家级试点,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探寻诸多成功经验。比如,作为全省首个“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其探索的“五位一体”监管机制、“一长两员”管护模式已在全省推广。
赵仲辉表示,下一步,开封市将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有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全面启动市本级和兰考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积极盘活村集体闲置和低效资产,鼓励村集体经济联动发展,实现共同运营产业、共享发展红利,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