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蔡县的旱情造成的持续危害仍难以全面解除,记者在蔡沟镇林堂村却看到了庄稼茁壮成长的可喜景象。
仔细一看一问才知道,在充分发挥数十口深水机井抗旱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林堂村采取“谁打井谁受益,村集体给补贴”的方式,发动群众积极打浅井、抗急旱,既解决“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问题,又避免了群众争夺高标准农田配套深水机井优先使用权造成的纠纷。
在村民张海的承包地里,记者看到他正通过简易灌溉设备浇芝麻,清水顺着垄沟漫过干裂的土地,翠绿的芝麻叶在风中缓缓舒展开来。
“现在浇地很方便,不用排队,白天都管浇上,大伙都浇好几遍了,方便多了!”张海告诉记者说,村“两委”提出并促成的“短平快”灌溉工程太及时了,已经持续一个月保障了全村土地“该浇就浇 想浇就浇”,再也不用熬夜排队抢水源了。截至目前,他的承包地已经根据实际需要浇了好几遍,秋作物生长受到旱灾的影响极其有限。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战峰穿着迷彩服,正逐口巡查新井,裤脚还沾着泥土。他对记者说,持续高温无雨造成的旱灾,让处于生长关键期的秋作物面临“三天一大小旱 五天一大旱”的窘境,村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机井前排队的问题日益突出,由此造成邻里纠纷也时有发生。
林堂村海拔不高,地下水位较浅,如果村民根据浇地需要自打浅水井,不仅成本不高,而且还能解决离井远、水压低、灌溉效果差的问题。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经张战峰提议、村“两委”商议,每口井补贴500元的村级惠民政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全村通过单户自筹、多户众筹等出资方式,共打成浅水井20口,再加之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的数十口深水机井,全村所有秋作物都得到了缺水就能随时浇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