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专题 > 农业产业扶贫

济源示范区高质量完成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建设项目

时间:2025-08-28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计划财务处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建设项目(简称“济源监测区域中心项目”)属于河南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专项(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方向)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中陆生动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该项目批复实施后,济源市委市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济源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顺利完成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

  一、高度重视

  该项目总投资250万元,其中中央配套200万元,地方配套50万元,建设样品储存冷冻库26立方米,购置仪器设备37台(套、把)。项目批复后,济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项目为王的理念,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资金保障到位。济源农业农村局及时主动向分管副市长、分管财务副市长汇报项目情况,市财政将项目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及时足额配套项目建设资金50万元,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组织保障到位。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局长担任组长,相关科室、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为副组长,定期听取项目建设汇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时协调解决,保障项目进度。三是协调沟通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业农村局、疫控中心及时和施工单位、财政部门沟通,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和合同要求,及时支付项目资金。

  二、措施得力

  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济源农业农村局、疫控中心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进项目。一是科学设定内容。在项目立项时,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前瞻性发展,召开专题会议6次,多次研讨征求技术人员意见,集思广益确定仪器设备需求及参数等建设内容,确保项目设计的科学性。二是规范招标流程。一方面是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对国产仪器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等仪器开展进口产品论证,保证购置仪器质量。另一方面是慎重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经过深入考察,采用评分法确定招标代理机构,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实施政府采购,公平公正进行招标。三是强化档案管理。指定专人建立项目专项档案,项目档案工作融入项目建设,与项目建设管理同步,并按项目前期、执行阶段、竣工阶段产生的资料进行分类管理,资料齐全完整,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日后的运行维护提供了保障。四是严格资金管理。根据招投标和决算审计结果,共使用资金218.9万元,其中建筑工程5.4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213.5万元。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无截留、挤占、挪用、侵占、套取建设资金等违规违纪情况,资金使用相关手续完善,符合财务管理要求。五是严格项目验收。强化仪器验收、培训,每台仪器的验收培训,参与人员均不少于5人,高标准抠细节、严要求抓整改,为顺利通过全面验收奠定基础。项目通过济源农业农村局组织的现场验收、执行情况验收和初步竣工验收,并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了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后,于2025年7月30日通过了竣工验收。

  三、成效明显

  济源监测区域中心项目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是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截止2025年6月,项目所有仪器设备已正常运行9个月。期间使用全自动核酸工作站开展病原学检测165项次,节省时间及人力3人时,全自动操作、全封闭实验空间,节省时间及人力2人时,生物安全隐患明显降低;使用血凝实验分液与分析系统协助开展血清抗体检测5996项次,节省时间及人力30人时;使用自动装枪头机装配枪头36000个次,节省时间及人力20人时;因大量人力得到解放,有效缓解了单位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二是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新增了一种检测手段,填补了化学发光实验的空白,拓展了实验室检测范围。使用显微成像系统观察细菌形态20余次,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致病细菌6种,根据鉴定结果提供针对性用药方案6个,极大提高了实验室细菌学检测、鉴定能力。使用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开展细菌分离鉴定、病原学实验及灭菌70余次,提高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三是检测结果准确性提升。组织研磨仪、大小孔离心机、移液枪、医用冷冻冰箱及冰柜等仪器的更新,全自动核酸工作站、血凝实验分液与分析系统等仪器的应用,解放了人力、缩短了检测时间、减少了人为误差,检测效率及准确度显著提高,济源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和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加强。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