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防技术 > 信息详情 [打印本页]
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07-08-08 00:00:00.0   发布人: 信阳市植保植检站   文章来源:       自定样式:

    一、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抗寒力较弱,在我国北纬30°以北不能越冬。每年夏季,成虫随季风自南方远距离迁飞而来,随气流下沉降落,成为初始虫源,秋季又可随季风回迁至南方繁殖。成虫有很强的趋绿性,喜欢在生长繁茂嫩绿荫蔽的稻田里群集。也可在草丛及其他旱作田栖息,一遇惊动即飞起,但飞不远,夜晚活动、交配,有趋光性,对白炽灯光趋性较强。产卵有趋嫩绿习性,喜欢在生长嫩绿、叶宽软披的叶片正反面产卵。一头雌虫一般可产卵100粒左右,散产于比较嫩绿叶背的叶脉两侧。卵粒分散,单粒居多,少数2-3粒串生在一起,卵很小,薄膜状,经3-6天孵化。初孵幼虫先在心叶内取食叶肉,出现半透明的小白点,一般不苞;二龄时则爬到叶尖附近,吐丝将叶尖卷成小苞,藏在苞内食叶肉,受害处出现白斑。这时在田间表现症状是稻叶叶尖卷起;三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这时称为束叶期;三龄以后虫苞加大,单叶被吃去14以上时,幼虫晚上出来或转移到新叶上卷苞取食,每头幼虫一生能为害5--10片稻叶。老熟幼虫少数留在原苞内化蛹,多数爬到稻丛下部稻叶上、稻茎之间或叶鞘内化蛹。在信阳一年发生4-5代,每隔一个月左右发生一代 ,世代间有重叠现象,2代幼虫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此时单季早稻处于孕穗阶段,麦茬稻处于分蘖末期,组织柔嫩,利于害虫取食,这一代是危害水稻的主要世代;3代幼虫高峰期在8月上中旬,大都集中在麦茬中、晚稻田危害。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技术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使水稻生长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结合稻田管理,在幼虫孵化期间烤田,或在化蛹盛期灌水,均可减轻受害程度。
    2、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和利用天敌。在药剂防治方面,应做好预测预报,掌握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那么应如何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呢?一般要做好如下两项工作。
  一是查蛾量预测发生期,兼判断发生量趋势。当成虫有少量出现时,根据当地可能受害的田块类型进行调查。调查方法是用一根长约1.5的竹竿,拔动5行禾苗,每行200丛,拔动禾苗时仔细数清飞动的总蛾数,并推算出亩蛾量和平均类型田蛾量。最多时为发蛾高峰期,蛾量下降时为发蛾盛末期。据此,加上产卵前期和卵的平均历期可推算出下一代的盛孵始期和盛孵高峰期。
  二是查卵量和孵化进度,核实发生量,预测幼虫发生期。方法是每类型田选1-2块,每块田用五点取样,每点2丛水稻,共查10丛,逐叶检查卵粒数、孵化卵数、未孵卵数、被寄生卵数,然后计算被寄生率和卵的孵化率。当孵化率达16%-20%时已达卵盛孵始期,达45%-50%时则达高峰期,此时是施药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施药效果最好。主要原因是盛孵期大量幼虫于心叶基部取食,在这一部位受药量最大,且容易接触虫体。其次,初孵幼虫的抗药力最低。同时,由于寄生蜂羽化常比稻纵卷叶螟孵化迟3-7天,这样就有利于保护寄生性天敌。假若错过了这次机会,则可在1寸苞前施药。所用的药剂及使用方法是:每亩用5%锐劲特乳油40毫升,或志信灵3555毫升,或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40,或18%杀虫双水剂300毫升兑水

版权所有: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技术支持:农信通科技 豫ICP备05013889号
地址:郑州市农业路27号  电话: 0371-65917977  传真:0371-65917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