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工作动态 > 市县动态

抓“粮头食尾”促“三产融合”
安阳市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9-02 来源:安阳市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安阳市切实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这篇文章,抓好“优粮优产”,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发展,努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抓住“粮头”,打造优质小麦供应链。安阳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优化粮食布局、提升粮食品质。一是强基地。2020年,全市优质专用小麦夏收面积在130万亩左右,形成了以安阳县瓦店、汤阴县菜园、内黄县张龙等28个重点乡镇为主的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培育了百亩以上种粮大户660户,粮食专业合作社326家,实现“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有力推进了我市优质强筋小麦的规模化发展。二是促产销。大力扶持发展“良种繁育+粮食生产+仓储流通”的一体化优质专用小麦产业体系,打通“产、供、销”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连续多年组织举办优质强筋小麦产销对接会议,销售价格每公斤较普通小麦高0.3元左右,实现了优质优价,确保了粮食加工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三方受益。三是壮龙头。大力扶持发展产业龙头,积极推动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向产前、产后延伸。培育壮大了益海嘉里等7家面粉加工企业和泰丰食品等12家食品精深加工企业,积极发展高档专用面粉、速冻食品、休闲食品等主食加工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优质强筋小麦从“田间”到“厨房、餐桌、超市”的根本转变。滑县成功申报省级小麦(种子)产业园,打造豫北地区重要的面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筑巢引凤,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培育品牌、创新销售、延长产业链等方式,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创新产品营销模式,用产业化思维、工业化思维抓农业。一是搭平台。围绕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汤阴县以益海嘉里为代表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20家先后落户产业集聚区,以粮油制品、烘焙制品、高端饮品、休闲食品、肉制品等行业为主,快速推动产业集聚区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林州市规划建设了红旗渠现代农业产业园,总占地1600亩,设计总投资20亿元,重点培育健康食品、休闲食品加工,以二产加三产辐射带动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全产业、全链条发展。二是兴品牌。积极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抓好质量兴农,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共有“三品一标”的农产品14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9个,绿色食品2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4个。先后获得5个区域公用品牌、获得7个省级农业企业品牌、18个特色农产品品牌。三是拓市场。开展与各大电商平台农村合作业务,全市先后引进了阿里巴巴等涉农电商平台。发展“特色馆”运营模式,“美淘供应链”“京东中国特色安阳馆”等开馆上线运营。同时打造本土涉农电商平台,抓好农村市场培育提升,全市共建成“扁担百百网”等5家涉农电商平台,促进“线上”与“线下”融合,农产品商贸流通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是抓好主体培育。支持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开展融通对接、协作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挥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标杆带头作用。目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7家;农民合作社8989家,家庭农场2410家。全市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单位达到221家。加强专业培训,近3年培训重点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500余人次。二是创新发展模式。发挥主体优势,为成员和小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形成了统防统治、订单农业、土地托管、房屋入股等多种模式。创新航空植保新模式,充分发挥我市航空植保无人机的技术优势,“百万亩飞防开全国先河”,政府掏钱买服务,群众方便得实惠,调动植保无人机近1500架和服务人员近2000名,历时9天完成航空植保统防统治200万亩,有效遏制了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蔓延,保障了优质强筋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安阳县梨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横向+纵向”联合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梨园村为中心的番茄小镇。安阳县金土地农机合作社创新托管模式,实现了成员节劳增收、合作社扩规增效。林州市车佛沟种养农民合作社创新土地、房屋折价入股,与现金出资成员同股同权,实现了合作社与成员的双赢。三是实现标准生产。通过制定、实施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产品销售、统一生产技术的标准化管理模式,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安阳县农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小麦每亩成本比非社员节约成本100元,玉米每亩节约成本50元,仅此一项就为该合作社成员年增收50多万元。内黄县龙康种植专业合作社集名优特新品种科研试验、示范,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育苗,标准化设施农业种植,传统农业及露地瓜菜种植采摘于一体,大棚种植户每亩收入由原来6000元增加到15000元以上。

责任编辑: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