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0个线上平台,日均5000单发货量,电商销售收入已占到我们总产值的40%。”说起“新晋网红”源氏辣条“燃爆”各直播间,宜阳县源氏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自豪满满。
近年来,宜阳县把电商作为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2019年被商务部评定为第六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放下锄头敲键盘,网上淘宝创新业,电子商务渐成宜阳乡村振兴新动力、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织密三级服务网 打造电商“人才库”
近年,该县全力构建“一心多点,全面开花”的三级电商公共服务网络。打造集特色产品展示、人才培训与创业孵化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成立电商协会,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个体网店、电商企业、网货供应商、物流快递企业发展,全力为县域内电商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周到、贴心服务;持续完善15个乡(镇)电商公共服务站、254个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的功能,在全县89个脱贫村建成64个电商公共服务点和25个电商服务联络点,实现脱贫村电商公共服务全覆盖,让电商“触角”尽可能延伸到每一个村庄。
为了充实农村电商“人才库”,该县实施“电商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对党政干部、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乡村电商公共服务站点运营人员及农村脱贫人员进行电商知识培训。2020年以来,该县重点围绕直播带货时的产品选择、直播技巧、带货方式等举办电商培训班七期,培训434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254人。
开拓“电商+”新路径 引领消费助脱贫
“直播间的各位网友,赵保有礼了!家乡好物登场,馋你没商量!”近日,在宜阳县赵保镇第六届槐花节开幕式现场,该镇于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彭光亮相“书记夸家底”助农直播间,向网友推介赵保山茶、土蜂蜜、花生油、艾灸产品等七大特色农产品,2万名网友在线围观。
宜阳县把发展电商作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电子商务与优势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文旅+电商+扶贫”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宜阳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载体,该县建成“文旅产品电商运营中心”,搭建“文旅土特产020商城”,整合县内100余款产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线上与832消费扶贫平台、农购网、洛阳旅发集团快手小店等各类电商平台合作,线下将土特产推向全市各大宾馆、酒店、大型集团消费单位等;借助宜阳电商公众号,线上搭建宜阳土特产微商城,整合百款农特产品上线销售,打通产供销全链条,构建长期供销机制,让土特产真正走出去、唱得响。
2020年,该县尝试将直播间“搬进”田间地头、山野林间,成功举办了上观水蜜桃采摘节抖音直播活动、电商年货节暨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营销活动,推出“九都大蒜”“薯门薯路”“伏牛洛水”“中原灵蜂”等知名品牌,还举办了洛阳市首届消费扶贫购物节宜阳专场活动,引领消费,助力脱贫。
目前,该县“公路助消费、电商助消费、直播助消费、文旅助消费、帮扶助消费”五大模式日渐成熟,累计帮助群众销售农特产品近百种200余万单,有效解决了疫情带来的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直播带货掀热潮 “土宝贝”火上云端
近日,宜阳县首届电商直播带货创业大赛落下帷幕,吸引数万人在线观看,累计成交订单近千单。
近年,该县大力开展电商直播带货活动,积极培育以经营农特产品为主的电商企业。线上开设天猫、京东、拼多多、淘宝等店铺,以销售县内农特产品为主;打造了香鹿山镇淘宝镇1个,培育出张坞镇、锦屏镇2个电子商务示范乡(镇)和锦屏镇黄龙庙村、河下村、杨店村等5个电子商务示范村。
要想网上销售好,过硬品牌不能少。该县加大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力度,着力打造县域农产品电商公共服务品牌“宜阳不一样”,以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为重点,引导电商企业统一使用县级电商公共品牌,采取共享共用共推等方式,合力打造高识别度的县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为全县土特产品打通网上销路,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闯出新路。 (张珂)
责任编辑:席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