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农业要闻

没采摘便有销路

时间:2022-04-08 来源:大河报

  “没想到,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对于今年的蒜薹销路,干了18年大蒜经纪人的夏守磊,连呼意外。

  4月,正是蒜薹上市销售的季节,怎奈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各高速、国道、省道均有防疫检查点,外地菜商很难入内,眼看大片大片新鲜的蒜薹就要“烂”在地里了。可几乎就在一夜之间,这些原本让周口市淮阳区广大蒜农发愁的事情,奇迹般迎来了转机。紧接着,一辆辆悬挂河北、山东等牌照货车的菜商,有序进入淮阳,来到了乡镇上的蒜薹收购点。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日前,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赶赴淮阳对此进行了采访了解。

  未雨绸缪卖蒜薹,发愁蒜农笑开颜

  和煦的暖风吹来,田野里的蒜苗掀起层层波浪。大好的丰产景象就在眼前,可淮阳区刘振屯乡夏楼村68岁的夏老汉,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眼瞅着该卖蒜薹了,疫情防控形势却严峻起来,道路设置了防疫检查点,担心蒜薹卖不掉。”夏老汉忧心忡忡地说。

  据初步统计,整个淮阳区目前种植有20万亩大蒜。夏老汉的忧心事,也是众多蒜农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方面,新鲜蒜薹如不及时采摘,就会烂到地里,而且影响地下的大蒜生长。另一方面,即使能够及时采摘,但因为疫情常态化防控出现滞销,也是蒜农们不愿看到的。

  而就在大家对此焦虑不堪的时候,还有一群人比蒜农们还着急。他们就是来自淮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干部。

  一周前,几辆轿车突然开进了田间地头。正在地里干活的夏老汉,眼瞅着一个领头的干部直奔他来。随行人员介绍,这是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

  “咱也不认识,人家介绍了才知道。他就问我今年蒜薹产量咋样,有啥困难没有。我正发愁哩,就对书记说了,疫情防控管得严,不知道蒜薹能不能卖出去。”夏老汉说。

  “见面对话时间不长,他问得很细,还抽出几根蒜薹看看。”夏老汉回忆,张建党书记临走前,专门拍着他的肩膀说,“放心吧老夏大哥,区里肯定给大家想办法”。

  没想到,这次和区委书记的偶遇,蒜农们的愁心事还真迎来了转机。从4月2日开始,大蒜种植区的乡镇集市上,一家家蒜薹收购点热闹起来,一辆辆外地牌照的货车直接开到了这里。

  “收蒜薹啦,赶紧采摘交到代购点,当场结账,当场给钱啊。”村干部和志愿者们拎着小喇叭,在蒜田间奔走相告。

  蒜农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沉寂的乡间开始有了欢声笑语。“原来还发愁哩,蒜薹前几天还只卖到1块多钱1斤,今天都2块啦,估计往后得涨到2块5一斤。”蒜农们喜笑颜开地说。

  外地菜商接踵而至,后续还将继续收购蒜薹和大蒜

  昨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淮阳区的大蒜种植区看到,绿油油的蒜田里,晃动着一个个采摘蒜薹的忙碌身影。乡亲们时而弓腰,时而抬头,一条条嫩绿的蒜薹被齐刷刷地摘了下来。

  不远处的乡间道路上,转运的电动三轮车早已在等待。几百米外的镇上收购点,接踵而至的外地客商正在有序排队。来自山东济南的一位菜商说:“是淮阳区商务部门跟我们对接的,到这之后,查验行程码、健康码,出示核酸检测证明,医护人员和交通局的车辆,一路绿灯护送到镇里。而且有专人对我们车辆进行消杀,对人员做好防护,非常安全。”菜商刘先生说。

  刘先生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昨日下午在淮阳装车,将近8个小时行程之后,4月8日清晨,济南当地的农贸市场就可以出现新鲜的淮阳蒜薹,非常方便,而且价格也合适。

  几天来,像刘先生一样的外地菜商鱼贯而入,对点联系各个乡镇的蒜薹收购点。当地的蒜薹曾经担心的滞销,变成了现在的脱销。

  据悉,这两天来的菜商是提前对接来的,后续这批菜商还将继续收购淮阳区蒜农的蒜薹和大蒜。

  打出一套“组合拳”,捂紧农民“钱袋子”

  这次助农的背后,是淮阳区委、区政府打出的一套“组合拳”。那天的调研之后,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区长王献超就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一揽子计划。其中包括:要澄清经纪人大户、种植大户、收购大户底子,建立蒜薹收购专项台账资料;交通运输部门要为蒜薹的销售运输建立绿色通道,提前做好收购预约、核酸检测、车辆消毒、人员登记、人体测温、场地消毒等防控措施;乡村振兴部门与发改部门要做好对接,解决蒜薹储存问题,发挥冷库效益;而商务部门与各乡镇也要做好协同配合,及时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

  此外,当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双管齐下,既防疫情又保民生,通力合作、联系销路、畅通渠道,凝聚起全区疫情防控之下保证蒜农收入的强大合力。

  “我干了18年大蒜经纪人,原来想着今年蒜薹没指望了,没想到咱们党委政府非常给力,解决了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的难题。现在我平均每天经手卖出去6万斤蒜薹,蒜农们很开心,我的收入也很可观。”40岁的夏守磊高兴地说。

  和夏守磊一样高兴的,还有广大的蒜农们。“蒜薹这一季,能给我带来五六千块收入,加上将来大蒜丰收,亩产效益万元左右,我一个68岁的农民了,还能挣这么多,知足了。”种蒜的夏老汉挠着花白的头发,给记者算了一笔幸福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淮阳全区种植有20万亩大蒜,亩产蒜薹500~1000斤,现在田间地头的批发价为平均2元。仅此一项,就可为当地农民带来增收3亿元左右。(记者 于扬 李玉坤 实习生 郭磊)

责任编辑:王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