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1日,全省农业科教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总结交流主要工作成效,分析面临形势任务,研究部署下步任务。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马万里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来,全省农科教系统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抢滩国家战略布局“两个第一”,成功申报育种领域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基地,推动河南参与发起农业领域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实中国农科院在豫高质量发展规划,全力支持中原农谷、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提质增效,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建设20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标。二是高素质农民培育取得新成效。2024年全省培育4.8万人,学员在线评价率98.4%、满意度99.9%。培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地创新模式精彩纷呈,多名学员获部省级人才称号。连续7年成功举办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参赛项目、获奖选手再次刷新纪录。三是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展现新亮点。轮训基层农技人员1.5万名,招募特聘农技员1476人,精准培育示范主体1.3万个。省、市、县累计发布主推技术2091项、主导品种4608个,稳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335个。联合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探索构建的“院地协同”“站院联建”多元推广服务模式,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四是生物育种产业化工作开局良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动,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政策支持,超额完成部级下达相关任务,在指导服务、风险防控、科普培训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
会议强调,要立足国家战略高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等重要论述。落实上级部门和省委、省政府重大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聚焦全省“1+2+4+N”目标任务,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重要位置,树立“创新策源—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的全链条、体系化思维,增强全局意识、担当意识、协同意识“三种意识”,发挥科技引领、资源配置、统筹协调“三个作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
会议要求,为决胜“十四五”,谋篇“十五五”,要按照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谋划,以建体系、创平台、强攻关、促转化、育人才、优生态为抓手,支撑好、服务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打造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做优做强县域富民产业、加快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等“三农”主命题。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要培训组班“定好题”、参训学员“选准人”、培育全程“严质量”、延伸链条“精服务”、夯实基础“强体系”。关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要持续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建好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高农技人员能力素质。关于生物育种产业化工作,要坚持监管和服务、发展和安全并重,紧盯关键环节,确保平稳收官,为明年持续扩面提速打牢基础。
会上,厅二级巡视员胡若哲宣读了2024年度全省农业科教专项工作绩效评价结果,濮阳市、安阳市、南阳市农业农村局以及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作了交流发言。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和漯河市畜牧局分管局长、科室负责同志,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层农技推广基地建设等工作的省、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参会。
责任编辑:张珍